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

紅冠水雞

紅冠水雞,(學名:Gallinula chloropus)為秧雞科紅冠水雞屬的鳥類,該物種遍布世界各地。

白鷺

白鷺(學名:Egretta garzetta),別名小白鷺、白鷺鷥、白翎鷥,中型涉禽,屬於鷺科白鷺屬。
體長約56cm,全身羽毛白色,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為飾羽,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,期後消失。細長黑喙;黑腿,黃腳掌;叫聲: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嘎嘎嘎叫聲。
春夏多活動於湖沼岸邊、水田、河岸、沙灘、泥灘及沿海小溪流,成散群出現。分布於非洲、歐洲、亞洲及大洋洲,在中國主要見於長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島,在中部地區多為候鳥,南方大多為留鳥。

黑頸鸕鶿

黑頸鸕鶿(學名:Phalacrocorax niger)為鸕鶿科鸕鶿屬的鳥類,俗名小鸕鶿。分布於自加里曼丹、爪哇島、印度、孟加拉國、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,多生活於低地的淡水區、包括湖泊、池塘、江河、沼澤地及稻田等以及亦見於沿海地帶及河口、紅樹林間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。

黑面琵鷺

黑面琵鷺(學名:Platalea minor,英文名:Black-faced Spoonbill),又名小琵鷺、黑面鷺、黑琵鷺、琵琶嘴鷺,俗稱飯匙鳥、黑面勺嘴,台灣賞鳥人士則暱稱為「黑琵」[3][註 1]。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,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,因而得名;亦因其姿態優雅,又被稱為「黑面天使」或「黑面舞者」;屬於鸛形目、䴉科、琵鷺亞科,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,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(已知六種琵鷺當中唯黑面琵鷺屬瀕危物種),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。於故當黑面琵鷺在每年 10 月至翌年 2 月渡冬時,東南亞觀鳥者會到處觀測關注其過冬狀況並統計數。黑面琵鷺現時只活躍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。
有琵琶的大嘴是琵鷺類鳥類共有的特徵,而黑面琵鷺是六種琵鷺種體型最小者。黑面琵鷺長的很像可能混群的白琵鷺,但與白琵鷺比較,黑面琵鷺的體型稍小一點(也是琵鷺家族中體型最小的),且面部黑色裸露皮膚延伸至眼睛後方。腳黑色。繁殖期時,黑面琵鷺的冠羽和胸前的羽毛有明顯的黃色。亞成鳥喙部顏色較淺,較小且表面較為平滑,初級飛羽末端外緣及飛羽羽軸皆呈黑色。雛鳥羽色全白,色澤比亞成鳥淺。

埃及聖䴉

埃及聖䴉(學名:Threskiornis aethiopicus),又名埃及聖朱鷺、埃及聖鷺、聖䴉,是撒哈拉以南非洲、伊拉克東南部及以往埃及的一種朱鷺。牠們在埃及備受尊敬,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托特的象徵。牠們也被引入到法國、義大利、西班牙及美國。
現在,在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可看到牠們。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500至600隻的族群量。
埃及聖䴉成鳥長68厘米,身體全白,後羽黑色。頭部及頸部都是禿及黑色的,喙厚而彎,腳也是黑色的。飛行時雙翼張開後邊有一道黑色羽毛。雄鳥及雌鳥相似,雛鳥呈灰白色,喙較少,頸上有一些羽毛。

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

東方大白鷺

大白鷺(學名:Ardea alba),別名白鷺鷥、鷺鷥、風漂公子、白漂鳥、冬庄。鷺科鷺屬的一種。
體長90cm,白鷺屬中最大,白色,繁殖期間背部有飾羽;黑腳,黑腿,腿上部份帶綠或紅;細長黃喙,繁殖期間全部或部份會變成黑色;叫聲-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。

琵嘴鴨

琵嘴鴨(學名:Anas clypeata),又名琵琶嘴鴨、鏟土鴨、杯鑿、廣味鳧。
棲息於開闊地區的湖泊河流等處,也見於山區以及高原上的水域,偶爾也會在村鎮附近的污水池塘中。琵嘴鴨不喜歡在長滿挺水植物的水域中覓食,在沿海也不常見,但是在鹹水水域卻也可以看到。琵嘴鴨非常機警,如果發現敵害會迅速逃跑,雖然飛行能力不強,有時卻能飛得很快。
繁殖在中國新疆西部以及東北北部,歐洲、西伯利亞、蒙古大部以及北美洲西部,還有少數在日本北海道北部繁殖;遷徙途徑東北南部,內蒙古、青海、新疆以及華北各省,越冬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、台灣和西藏南部地區,以及英國、愛爾蘭、歐洲南部、亞洲大陸南部、日本和菲律賓、非洲北部北美洲南部和墨西哥,部分個體甚至被發現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越冬。
琵嘴鴨的食性偏動物性,常在淺水河岸附近的水中用鏟子形的嘴撈取水面或水邊的食物,由於潛水能力不強琵嘴鴨很少潛入水中覓食。據研究琵嘴鴨主要的食物為小型軟體動物,浮游生物、甲殼類,昆蟲幼蟲、小魚、蛙等冬季也吃一些植物型食物,包括蓼科植物的種子。茄科植物的漿果,莎草科植物的瘦果、眼子菜科、浮萍科、槐葉萍科植物等。